江苏省文明办与南通大学合作共建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
信息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速递
南通大学“道德模范寻访服务团”系列活动|赓续慈善薪火,共筑道德高地
发布日期: 2023-12-21 阅读人数: 10

1213日,正值南通天生港道德馆开馆,南通大学赓续慈善薪火,共筑道德高地道德模范寻访服务团的几位成员有幸见到了磨刀老人吴锦泉老先生,并对其进行了专项采访活动。

我院师生与磨刀老人吴锦泉(中)合影


吴锦泉,男,汉族,1929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村民。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2008年汶川地震,吴锦泉将3个多月磨刀挣来的全部收入1002元捐献给了灾区,一枚枚用汗水换来的硬币,感动了无数人;2008年至今,老人先后向社会捐款20多次,其磨刀收入的51000余元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他的慰问金42000元,全部被他用来回馈社会;2016214日,吴锦泉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7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我院研究生徐心怡、刘涛铭采访磨刀老人吴锦泉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作为事业,一辈子坚持下去

 

面前的吴爷爷朴实而真诚,但一口地道的南通话让我们犯了难,我们只好在现场找到一位老南通帮我们做翻译。说起从事慈善捐款的初心,吴爷爷提到,一直以来支撑他的动力源自于修车老人胡汉生。胡汉生与他在一条街道上工作,也是他的师父,从解放以来就乐于做修桥铺路的好事,身上没钱把自己的东西卖了也要帮助身边的人。胡汉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他,成为他走上慈善之路的原动力。

 

谈到了自己首次捐助的经历,吴爷爷有些激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在电视里看到有个幼儿园老师为救幼儿被废墟掩埋,救援队找到她的遗体时,手上还抱着两个孩子,扒都扒不开。吴爷爷当时眼泪止不住地流,就跟老伴商量,把自己磨刀得到的硬币1002元全部捐给了灾区。有人问他,你就那么点收入,怎么都捐了呢?吴爷爷回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党员的义务!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吴爷爷把磨刀的微薄收入都捐出去。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作为事业,一辈子坚持下去。吴爷爷感慨地说。

 

年轻人要向莫文隋学习,这个人很了不起

 

采访中,我们得知,吴爷爷从小家里就很穷,父母养了三男三女,他的爷爷又收留了三个孤儿。吴爷爷是家中的老大,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抗日战争时期,更是一段可怕的岁月。吴爷爷说:很多人白天还在路上走着,晚上就被拖出去了没了。现在日子这么好,我也应该怀着感恩去帮助更多的人。但是吴爷爷深知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带动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慈善才能做得持久。

 

我们跟吴爷爷提起,莫文隋的原型就是我们南通大学的老教师,我们学校一直有莫文隋志愿服务队,就是要不断传承发展莫文隋精神。吴爷爷很是高兴:你们年轻人要向莫文隋学习,学习他的精神,这个人很了不起!

 

你们最重要的是学习,要学到研究生博士生

 

吴爷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在谈起将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个话题时,吴爷爷毫不迟疑地回答,尽管自己已经95岁,但人生要继续做好事,时间不等人,要抓紧时间帮助更多人,因为他坚信做好事总有一天会有好报。谈起对大学生的建议,吴爷爷勉励我们大学生要将重点放在学习上,只有努力学习以后才能帮到更多人。他鼓励年轻人要积极向上,要能吃苦、肯吃苦,有更高的学历,读到研究生博士生,才能帮助到更多人。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也传递了对新一代党员的期冀。他说自己虽然没有读过书,但通过解放初期的夜校和读报纸不断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抄写毛主席语录,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他希望年轻党员一定要坚定理想,必须有不断向前的勇气与决心,成为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栋梁之才。

 

虽然感觉意犹未尽,但考虑到吴爷爷年事已高,我们还是结束了采访。这次的采访中,我们近距离感受到吴爷爷传递的温暖,以及一种朴实感人的人格力量。吴爷爷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青年人指引了前行的方向。他的懿言嘉行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生动诠释了磨刀不息,用善行垒起生命的厚度道德力量。

 

在他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被呵护的花朵。这种关怀的力量,如同涓滴之水汇成江河,也让我们深思,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们如何将这份奉献之心传承下去,为学子们的成长之旅点燃一盏明灯,指引他们迈向温馨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