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行善薪火相传
【“修车老人”胡汉生】
胡汉生,男,汉族,1927年10月生,老人生前系原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龙潭村村民,2013年4月12日逝世。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胡汉生摆摊修车的唯一目的就是“挣钱行善”。从2000年至2013年去世,他把修理自行车辛苦赚来的10多万元血汗钱全部做了慈善。2011年,在老人的倡议下,港闸区成立了“龙潭村汉生爱心互助基金”,目前已经募捐各方爱心捐赠40多万元。先后获得2008年“江苏省首届慈善之星”、2009年“南通市第31次文明新风典型”、2010年“南通市慈善捐赠先进个人”、2011年“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2012年“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
2023年是精神文明“南通现象”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十件大事二十周年,也是被新华社誉为“慈善双雄”之一的“修车老人”胡汉生逝世十周年。
12月13日上午,南通大学“赓续慈善薪火,共筑道德高地”道德模范寻访服务团几位成员有幸见到了“修车老人”胡汉生之子胡振华先生,并对其进行了专项采访。
我院学子与“修车老人”之子胡振华(中)合影
“到了春天就好了”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老人平时省吃俭用,日常中除了修车,回家的路上还会顺带着捡些塑料瓶子等废品,不论何时心里总想着要攒钱行善助人。在说到父亲的慈善故事时,胡振华描述道:“冬天手上冻得都开裂、出血了,也不说苦,还反过来安慰我们‘春天就好了’”。如《论语》所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汉生老人是幸福的,他在行善社会、乐于助人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老人爽朗乐观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哪里的冬天不是寒意逼人,但不用介怀于冬天的冰霜,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假以时日,它总会被春天的繁华和生机取代。我们的社会也正是因为这一位又一位道德模范的出现,才总是温暖如春。
“以恒行善、以乐行善、以微行善”
小的时候胡振华的爷爷就经常用家谱、家训教育胡汉生,要“以德示人”,所以老人在他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天真、淳朴、善良。除此以外,胡振华先生还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时候,社会上突发瘟疫,很多人都得病去世了。最后是慈善会出钱救人,后来疫情才慢慢控制住了。就是这件事让胡汉生老人知道了慈善会的存在,知道有这么一个救人的组织,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在心里就更加坚定了做慈善的想法。
从老人退休开始,72岁到86岁的这些年里,他为村里修了水泥路,成立了互助协会。“之前有媒体概括我父亲是以恒行善、以乐行善、以微行善,我觉得概括的特别好,他就是这样的人。”
“接过接力棒,薪火永相传”
在说起未来的慈善规划时,胡振华回忆,父亲第一次捐款前他并不知情。事后父亲告诉他:“我今天好高兴,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胡振华一听,哦,父亲做好事了。一开始以为他是“做做就算了的”,但没想到竟然一直坚持到去世。直到他去世了以后,胡振华才知道原来父亲所做的事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数千万的网友、领导赞扬他。那个时候才真正明白我父亲做的这些事的意义和影响,所以我现在也接过我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做他未完成的事。”
目前,胡振华担任了“龙潭村汉生爱心互助协会”的名誉理事长,将老人的修车余款、亲手栽种的16棵银杏树以及修车工具、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南通市慈善总会以及中华慈善博物馆,并多次向灾区、“龙潭村汉生爱心互助协会”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
采访最后,胡振华将亲笔签名的《修车老人胡汉生》这本书赠予我们,并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青年学生应加强优秀故事的传承性意识,用好道德模范这一“精神富矿”和正向标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道德榜样力量。也希望我们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要巧干、实干、拼命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一位普通而高尚的慈善老人虽然走了,他留下的朴实情怀却正释放出强大的时代正能量,鼓舞更多的人从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不断汲取道德的滋养,接力推动老人留下的慈善车轮转动下去。
我院学子郝子怡采访“修车老人”之子胡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