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明办与南通大学合作共建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
文明中国
当前位置:首页  典型引领  文明中国
38年守一心,她在黄土地上写下丰收的故事-中国文明网
发布日期: 2024-01-30 阅读人数: 10

  “2023年8月8日,立秋。接到清平镇前辛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说村里有农户种植的玉米出现了问题,我们赶往那里,发现枯叶是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现场录了一个视频,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科学使用除草剂……”记录这段文字的人是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杜立芝。

杜立芝38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始终不忘初心,把“三农”事业作为“国之大者”,全力提升农技服务效能,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杜立芝。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为民情怀的实践者

1985年,杜立芝农校毕业后,在高唐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一线,一干就是38年,以“三多”与“三少”而闻名:技术经验多,下乡入户多,农民朋友多;架子套话少,休息时间少,报销补贴少。她下村都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着急就自己租个摩的。骑坏的2辆摩托车、3辆自行车,见证了她2万多公里的辛勤付出。她常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装满多少对农民的真情。”

杜立芝每天探地头、钻大棚、送技术,与百姓打得火热,手机24小时开机,每年接听群众电话6000多个。群众遇到种植难题,只要一个电话打过来,她随时解答,随叫随到。她一年下乡200多次,常常是一身土、一身泥、一身虫。杜立芝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连续三届的党代表。2018年,高唐县成立了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按照“党旗红、产业兴”的定位,带动乡村农业人才培育,在送“技”入户的同时,为团队成员“手把手”传技术、讲经验,累计培育了6200多名特色专业新型农民技术员,带出了一支1000余名“乡土秀才”组成的农技志愿服务团队。

杜立芝(左一)和农技志愿服务团队在田间检查农作物生长情况。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科技服务的创新者

38年来,杜立芝跑遍了全县600多个自然村,采写了70多本40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再加上各种摘抄和天气记录分析,这些资料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各种五花八门的农作物病症在这里都能“对号入座”。她开的药方一用就灵,农民朋友亲切称她为“问不倒”的“田秀才”。为钻研创新技术,她连续10多天拖着病躯“泡在”蔬菜大棚里总结创新保护地栽培技术,推广荷兰熊蜂授粉新技术,受益西红柿大棚1000多亩,让群众每亩增收了4000元。她的优质小麦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杜立芝大力推广抗病品种、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形成了几套低毒高效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在她的努力下,全县引进大型施药机械229台,无人机施药机械60余台,统防统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14.6万亩,农药使用量减少了5%,防治效率提高了10%。她不断尝试新的土壤改良技术,并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作为改良土壤推广的几项重点技术,推广面积200余万亩,累计减少化肥用量约55万吨,化肥使用减量20%~30%,每亩可节约成本32元,累计6400余万元。

 

杜立芝(左一)正在检测土壤情况。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传播党音的宣讲员

2022年10月24日7点30分,在高唐县梁村镇二十里铺村,刚刚从北京回来的杜立芝站在金黄的玉米垛前,给坐在马扎上的村民们讲课。返岗第一天,从早晨到晚上,杜立芝总共做了四场宣讲报告会。她以党的二十大代表“亲历者”身份,开展“亲历者讲述”宣讲项目,第一时间深入部门单位、田间地头、农家院子宣讲二十大精神50余场次。创新了“马扎课堂”“田间课堂”等宣讲品牌,开通抖音号、视频号,集中制作各类视频232个,传播覆盖面达266万余人次,单个视频传播量超6万次,让党的声音和农技知识飞入百姓家,真正打通了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杜立芝(中)与村民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仓廪实而天下安。杜立芝将继续坚守在她钟情一生的黄土地上,坚持做党的声音的传播者、为民情怀的实践者、新型农民的引领者、科技服务的创新者、粮食安全的守护者,全力推动农业发展不断往深里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第三季度

杜立芝入选“中国好人榜”

 转自:http://www.wenming.cn/sbhr_pd/20240123/55e7734471554f56ba239e5371b701b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