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明办与南通大学合作共建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
文明通大
当前位置:首页  典型引领  文明通大
研途风采丨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青海支教随记
发布日期: 2024-12-30 阅读人数: 10

研途风采丨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青海支教随记

NTU教科院研会2024年12月21日 12:40


经山历海播撒知识之光

涉水翻峰点亮希望之火



从繁华的南通城市,到遥远的青海贵德,一条蜿蜒的长江仿佛一条纽带,紧紧相连两地的情缘。带着梦想与责任,南通大学第十三批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作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大爱奉献”志愿精神的传承者,秉承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毅然踏上了这条跨越千里的旅程,只为给那片热土播撒知识的种子。



为师之喜

王晟轩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任课教师为班级出了一幅完整的黑板报,完成后看着孩子崇拜的目光,我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王晟轩说。他作为三(4)班的数学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数学知识,给足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还在课后为学生举办数学智力竞赛,让孩子在智力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此外,王晟轩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帮助班级完成黑板报、消毒任务、值班等也是他的日常工作任务,这些行动都让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热情地接受了他,他也从孩子们那感受到了作为教师所特有的快乐。

图片

在11月12日这一天,河西寄宿制学校举办了冬日教师趣味运动会。王晟轩作为三年级组中的“年轻人”义不容辞地参加了趣味障碍跑。跑完以后王晟轩气喘吁吁,原本身体素质不错的他,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就是在高原地区奔跑的感觉吗”!此外,他也发现这里的其他教师都十分友好热情,“包括其他年级组的老教师都在鼓励我,我觉得这场运动会不仅是运动能力的比拼,更是这里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的最好体现。”王晟轩说道。

图片


姚佳辰

支教学校:河阴寄校

还记得九月初,从长江尾到三江源,我们跨越两千多公里来到了支教地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开启为期半年的支教之旅,迈出教师职业的第一步。转眼间,时光匆匆已过两个月,过去种种仍历历在目。

初到青海,那壮丽的自然风光便震撼了我。连绵的山脉、广袤的草原、澄澈的湖泊,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第一次登上讲台,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瞬间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便更觉教书育人的使命之重,决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需求紧密结合,在有限的时间里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与成长。

在课堂上,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传授知识,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积极地参与互动,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笑容,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在课后,我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积极参加各类研讨活动,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准则,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在海南州这片热土上努力挥洒智慧与汗水,为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片


马珂珂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真正的意义。”马珂珂如是说。在她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具有点亮孩子心灵之灯的使命。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她勇于创新,引入了许多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分享会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每周一下午,马珂珂都会组织学生们集体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她鼓励孩子们通过读书分享会,写下读后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让他们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深刻地思考和表达自我。通过这样的点滴积累,马珂珂希望能为孩子们的心灵播种下智慧的种子,伴随他们走向未来的每一步。

图片


成长之丰

王晟轩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由于支教的河西寄宿制学校地处偏僻,所以在每半月后为期五天的假期里,支教团的成员们需要自行解决吃饭问题。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王晟轩实现了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厨艺小成的转变。

“土豆丝在下油锅翻炒之前一定要先洗净几遍,然后再焯水,这样做出来的酸辣土豆丝才清脆爽口。”这是王晟轩经过多次下厨实践之后得出来的结论。这次青海支教之行,不仅让他学会了做菜,更让他享受到了下厨的乐趣,“看着支教团的其他成员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我感到非常自豪。”王晟轩如是说。

图片


曾宪云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从熟悉的南通城市,到遥远的青海贵德,一条蜿蜒的长江仿佛一条纽带,紧紧相连两地的情缘。带着责任与梦想踏上了我的支教之旅。这里的孩子们纯真无邪,既温暖又明亮。在这所寄宿制学校,值班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个夜晚,我都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解答疑惑。学校的老师们和蔼可亲,每当我在教学上遇到难题时,他们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让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课外时间,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趣味运动会,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也拉近了我与其他老师之间的距离。最难忘的是,我临时担任班主任一职,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班主任的辛劳。在这期间,我竭尽所能管理好班级,努力协调与家长的关系。

图片


马珂珂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面对来自多个民族的学生,马珂珂深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背景和需求。因此,她注重因材施教,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辅导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她总是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障碍,逐步建立起自信。她相信,只有让孩子们在关怀中感受到安全与温暖,才能激发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潜力。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既是导游,也是同行者。”马珂珂这样形容她的支教生活。她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拥有更多可能性。

图片



梦想之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晟轩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这一路,山川大河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心灵的洗礼。李白说“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表达了他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他却说“人心亦天地,扶摇未可知”,青海支教生活不仅是一场修身之旅,更是一段自我成长的不凡历程。


姚佳辰

支教学校:河阴寄校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未来的支教时光中,我将继续积极响应时代召唤,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青春之名,将爱与温暖传播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与成长!


高巧

支教学校:河阴寄校

“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行大字就像熠熠生辉的灯塔,每日抬头,便能映入我的眼帘,它宛如春风化雨,丝丝缕缕地润泽着我的灵魂。当我重新翻开中学时代的课本,也已然成为了三尺讲台人。那一刻,往昔美好的中学时光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满怀敬畏地接过教育这一神圣的火炬,决心用自己的灵魂之光去照亮学生们的赤子之心。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也为这段支教经历雕镂下一笔美好的回忆,我与支教的同学一起参与了学校的朗诵比赛,并评比学生们的朗诵比赛,排练学生的国庆汇演,也还会在课间与学生一起打乒乓球。在大课间跑操活动,我们与学生并肩前行,在校园的跑道上留下坚定的足迹,亦是在人生的跑道上携手相伴;在青春思维时光里共同奋进,在成长的道路上书写激昂的篇章。

这段中学语文教师的经历是我人生旅途上独特而绚丽的瑰宝。感谢这段山海之旅,有朋同行,有光照亮,有爱暖心。语文,它不仅是文学的殿堂,更是美学的花园。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和同学们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就像两颗相互靠近的星辰,彼此辉映,共同书写着我们成长的新篇章。


曾宪云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这段支教经历,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记录了我与青海这片土地、与这里的孩子们共同走过的日子。它教会了我坚韧、无私与爱,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能够跨越山海,点亮希望之光。


马珂珂

支教学校:河西寄校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这是马珂珂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她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在教育的路上,马珂珂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她坚信,这份执着与热爱,将会开出最美的桃李,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够改变孩子们的生活,也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正如她所言:“我们的每一次付出,都是希望的播种;我们的每一次坚持,都是梦想的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