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明办与南通大学合作共建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
文明通大
当前位置:首页  典型引领  文明通大
支教日记⑤ | 毕竟青海不虚到
发布日期: 2025-01-08 阅读人数: 10

支教日记⑤ | 毕竟青海不虚到

通大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2025年01月03日 18:50

图片

毕竟青海

不虚到

图片

西北、深冬、高原、藏乡,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开始回望在青海支教的这小半年。五个多月的时光眨眼而过,梨都贵德早已成为我心中的梦回之乡。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却充满了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坚韧。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凛冽的寒风,可爱的学生,友善的同事,美味的炕锅……我说不尽青海的好。

图片

0

1

启程·跨越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2023年9月第26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成团起,我们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岗前培训,终于在2024年7月10日接到了赴青报到的通知。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2000多公里的路程,原定的火车因为天气原因取消,我们选择乘坐7月28日一早飞机到达西宁按时参加青海省西部计划志愿者岗前素养提升培训班。在青海省团校培训的几天中,我们系统学习了青海省情、思政理论知识、西部计划志愿者相关政策等知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成长。初到西宁,我看到了许多“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真实写照,也感受到了青海人民的热情可爱。那几天难忘的经历成了我在青海这一年生活幸福的开始。8月1日,我们顺利抵达支教地——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支教生活就此拉开帷幕。

图片
图片

启程 / 跨越 / 抵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2

适应·融入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次来到高原,一切于我而言都很新奇,然而与南方截然不同的气候、面食为主的饮食、完全不熟悉的藏语和青海方言、难好的感冒……面对这些挑战,我开始了艰难的适应之路。

夏日的贵德有着不同于江苏酷暑的凉爽,但干燥少雨的天气也让人十分苦恼。加湿器、生理盐水鼻喷、大量饮水,半个月之后,刚刚抵达时的不适感逐渐消失。在这里,经过8月一个月的锻炼,我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煮奶茶,有时候煮出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也会觉得很满足。青海方言与我的家乡话大相径庭,但是在每天和当地人的交流中,我渐渐可以听懂青海话了。我也慢慢去了解贵德的风土人情、了解藏族的文化习俗,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3

挑战·创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9月,我成为七年级英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这片遥远而神秘的高原上,我开始了我的教育梦想之旅。连绵的群山,蜿蜒的清清黄河,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容,这一切都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期待。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份“礼物”——面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七年级学生,我意识到,我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一门语言,更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 挑战·创新 /

图片

在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背景各异,英语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充满挑战的学科。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我认真备课、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简单的藏语,尝试用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教授英语。从日常对话到文化故事,我尽力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有一次,我组织了一次“英语角”活动,邀请孩子们用简单的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和传统文化。虽然他们的表达还显生涩,但那份自信和热情却深深感染了我。有的孩子介绍了家乡的美丽风景,有的分享了藏族的传统节日。那一刻,英语成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和心灵。

图片

/ 挑战·创新 /

图片

除了课堂教学,我也十分注重课外拓展。我利用晚自习组织了一次“英语电影之夜”,播放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部经典的英语电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此外,我还鼓励孩子们通过英语阅读了解世界,推荐了适合他们的英文故事书,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第一次朗诵比赛中,我鼓励在课堂中十分腼腆但对英语很有兴趣的丹增旺姆也报名参加比赛。在一遍遍地朗诵“My motherland and I”中,我相信他们感受到了何为“国家”、何谓“家国”。我的学生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孩子们在后来也告诉我这次比赛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引导学生成长的意义。 在期中考试中,我所教的两个班中有一个班取得了年级第五名的成绩,在班级综合水平之上,孩子们在写给我的期中总结中也纷纷表示“再也不讨厌英语了”“因为老师我喜欢上了英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挑战·创新 /

图片

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有的孩子会在课后主动找我问问题,有的会在作业本上写下他们的梦想——成为一名医生、教师或科学家......这些梦想,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坚韧而美丽,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为他们搭建通往梦想的天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4

关爱·陪伴

图片
图片
图片

记得刚开学时,班上有一个名叫龙本多杰的孩子,他十分内向,英语成绩也相对落后。每当课堂互动时,他总是低头不语,仿佛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为了打开他的心扉,我开始尝试用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去接近他。课后,我会一对一地辅导他的英语,用简单有趣的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倾听他的故事,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梦想,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本多杰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虽然起初只是小声地回答问题,但那份勇气和自信却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渐渐地,课堂上他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文字也写的越来越漂亮。除了龙本多杰,我还陪伴着班上其他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和耐心关注他们的成长。我组织了一系列英语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在这些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他们的心灵更加开放,对未来的向往也更加坚定。

如今,当我站在高原上,望着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欣慰与自豪。我知道,这段旅程虽然充满挑战,但它赋予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记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爱与智慧,陪伴着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梦想在高原上绽放,飞向更加遥远的天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5

回忆·感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完这一个学期后,我感受到这里的孩子与内地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他们非常乐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年级足球赛和篮球赛前,孩子们会热情地邀请我去看他们比赛。“老师,你来了我们一定会赢的!”我举起相机记录下那些鲜活的瞬间,并把照片打印出来发给孩子们。他们新奇地看着小小的照片,眼里充满了感激。期中考试后的总结里,彭毛多杰写道“老师,祝你长命百岁。”虽然还不熟练用复杂的汉语去表述,但是他知道“长命百岁”是对老师最好的祝福。

1月1日是我的生日,孩子们在跨年那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和我用汉语、英语和藏语说“新年快乐、生日快乐”。生日当天,我刚踏进4班教室时,就感觉到孩子们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平时就十分活跃的改华日着急地说道“老师你快喊上课呀”,我不明所以。班长当增卓玛突然喊道“全班起立”,孩子们齐刷刷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生日快乐!”。那一瞬间,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看着讲台下一张张热情真诚的笑脸,我知道孩子们清楚地知道我对他们的好,他们也回馈给我很多很多真心的爱。下一节课来到10班,我看到平时因为调皮总被我批评的松杰和洛桑华旦在黑板上写着什么。见我进了教室,他们快速写完了才让我看。黑板上是写的大大的“Happy birthday,Ms SunSun”。这是孩子们给我起的昵称,是独属于我们之间的浪漫。我开心地笑着,孩子们也一边拍手一边给我唱起了生日歌。我不禁举起手机录像,孩子们也往镜头里凑。那一刻,我们都很幸福,我们都想记录下这短短却充满意义的一分钟。我的23岁生日因为有了贵德的孩子们的陪伴,和以前的所有生日都不一样,它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不管是听说我早读课没来得及吃早饭后学生们掏出的自己舍不得吃的馍馍、见到我上课咳嗽严重时眼睛里的心疼与不舍,还是每次晚自习进宿舍前的“老师晚安”,我想这几个瞬间能在以后的很多年岁月里照亮我的前路,给予我源源不断的感动与力量。

除了可爱的学生,我在这里也遇到了善良的同事们。今年考进学校的新老师们会叫我一起吃饭、一起散步扫街,英语组的前辈老师们在教学上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与指导,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虽然身处遥远的他乡,但我从未感到孤独,因为每一天身边都充满了爱与希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至此,一年的支教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这半年中,我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未来的半年虽然未知但也让我充满期待。正如南通大学校歌中的那句歌词“愿我人继前人之志”,斗改吉的故事和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青海班的孩子们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代研支团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我始终坚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走出贵德,跨越千山万水,去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莫文隋”的旗帜也一定会更加鲜亮。

毕竟青海不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从长江委到三江源,纵使群山万重,但一江水将我们和贵德的孩子们紧紧连接在一起。东山巍巍,黄河汤汤,见证着苏青携手的山海深情。祝福孩子们,祝福贵德,祝福青海。我永远不会后悔来到过这里,这是我和青海的美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