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明办与南通大学合作共建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
文明江苏
当前位置:首页  典型引领  文明江苏
致敬江苏“时代楷模”边晓斌:以生命诠释使命的“人民法官”
发布日期: 2025-08-01 阅读人数: 10

致敬江苏“时代楷模”边晓斌:以生命诠释使命的“人民法官”

2025年7月25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追授边晓斌同志江苏“时代楷模”称号。

边晓斌,生前系仪征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2023年12月14日,他在执行案件现场勘查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49岁。

忠诚:一切要以党的事业为重

边晓斌常说,我是一名党员,要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坚守在服务人民一线。在生命最后的48小时,他最牵挂的还是一个个案件,用生命书写使命。

2023年12月12日下午:边晓斌信访接待,向破产案件涉访当事人释法明理,面对面解决问题;

12月13日上午:审阅修改向仪征市人大的述职报告,询问某案件信访化解情况,强调接待信访人要注意态度方法,避免激化情绪;

12月13日下午: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沟通,研究提高年轻干警工作技能、工作质量的方式方法;分析干部队伍结构,谋划各部门干警力量配备优化方案;

12月13日傍晚:要求有关科室安排救助资金发放事宜上会研究,月底前把救助资金发放到位;

12月14日9:00:组织一场租赁合同纠纷的庭外调解,并初步达成调解方案;

12月14日10:00:前往仪征市区一处停工多年的工地勘查现场;

12月14日10:30左右:抵达工地现场,向办案人员介绍该停工项目的情况,引导办案人员实地察看工地;

12月14日11:00左右:行至二楼楼梯口时,因防护模板突然断裂,从5米多高处跌落,经抢救无效后殉职。

边晓斌的匆匆离去,留给同事无尽的缅怀。在仪征市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爱梅的记忆中,他是一位处理案件从来不拖泥带水,感觉有用不完的劲儿的好领导,“每当工作上面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他都会说‘不要怕,我给你们撑着,你们大胆去干’”。

在仪征市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江厚良眼中,边晓斌真正做到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2003年“非典”疫情,他冲在抗疫第一线,因表现突出火线入党;2016年,女儿即将中考,已经担任4年副院长的边晓斌毅然听从党的召唤,投身援疆事业。

在新疆,他顶着风雪为牧民调解草场纠纷;引入江苏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让当地案件审判质效跃升至伊犁州第一方阵;法院迁新址,周边没有配套设施,干警们就餐不便,他筹措20万元建起“心连心食堂”......天山雪松根连根,扬州新源心连心,跨越4200公里,边晓斌用满腔热血架起了一座边疆和内陆之间的“心桥”。

回忆起边晓斌,当地牧民哈斯铁尔庆道列提动情地说:“边院长把他的真心种在了牧道旁。若是有来世,愿他变成那拉提的金莲花——我们哈萨克人的马鞭永远为江苏亲人指路,我们的冬不拉永远为江苏亲人歌唱。”

入党20年,无论岗位在哪里,边晓斌从未改变忠诚于党、许党报国的信念,从未忘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心向党、服务人民的使命情怀。

为民:法官办案办的是当事人的人生

29年的司法生涯,边晓斌奔走在执法办案第一线,始终坚持“小案不小办”。2001年在基层法庭工作时,他受理了大量电话费纠纷案件,电信局起诉拖欠电话费的居民,案件标的最多的不过二三百元,但作为审判员的边晓斌没有一判了之,坚持挨家挨户到欠费的居民家里做工作,逐一解释法条。

十多年的基层锻炼,让边晓斌总结出了一套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许多长期无法解决的案件到了他的手上,总有办法打开死结。面对近500名工人的劳动合同纠纷,他用5年时间磨出解决方案:先保障同工同酬,再借助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施行契机,推动工人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案件当事人苏福喜至今记得当时的激动心情:“官司打了五年,我们自己都不抱希望了,边院长却一直帮我们盯着案子。我们少说往法院跑了百来次,有人情绪还特别激动,但他都很有耐心,对我们像自家的兄弟姐妹一样。案件调解成功的那天,我们跟他一起拍了张照片,还送给他一块纪念奖牌,上面刻着‘真情系百姓 温暖送人心’。”

从一家到千家,从村口到乡镇,边晓斌始终用一颗滚烫的心传递司法温情。农民工老魏施工时不慎从高空摔下,成了植物人,工程负责人不愿承担高额医药费躲了起来,老魏一家陷入困境。边晓斌不仅帮忙追回赔偿款,还发动法院干警捐款相助。帮助老魏一家的经历,也让边晓斌不断思考。针对像老魏这样从事木匠、漆匠、瓦匠、水工、电工等工作的“小五匠”群体人身意外伤害维权难的问题,他推动开展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让“凡用工、必买险”成了破解农村“小五匠”维权难的仪征样本。办理一案,服务一片。这份“仪征样本”是边晓斌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写照。

担当:“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奋斗”,是年轻时的边晓斌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的两个字,他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姿态,实现了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的职责、使命与荣光。

边晓斌常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2019年,作为仪征市重点民生工程的宝能小学在建项目因债务纠纷陷入停工,学校若不能如期开学,周边1200多名适龄儿童的入学都将受到影响。民生事,误不得,面对诉讼周期长,影响孩子开学的难题,他当即决定“先予执行”:“如果上千名孩子上学的事都不算迫切需要,那什么样的情况才算?出了问题我负责!”在他的协调下,学校最终实现了如期开学。

资产估价3亿元的苏港船厂,裁定破产后,7年里8次挂牌、8次流拍,甚至降到1.7亿元都没人接手,200名职工安置难。他创新“破产处置+招商引资”模式,抓住造船业回暖契机,推动买家联合收购,最终以2.34亿元成交。

分管破产审判工作两年多,他帮助多家企业在破产清算中化解债务、盘活资产92亿元,还细化了20条“真给力”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举措,有力服务了仪征经济发展大局,让法治成为仪征营商环境中最靓丽的“名片”。正如仪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奇峰所说:“他不仅能打硬仗,更能从‘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是真担当。”

立德:“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人”

黝黑的脸庞,笑眯眯的眼睛,一件格子衬衫穿到褪色,百来元的鞋子磨变形也舍不得换——这是边晓斌留在大家记忆里的模样。办公室门后的旧毛巾破了洞,快用完的牙膏用燕尾夹把管身夹紧还能再挤挤,生锈的哑铃是他工作间隙的“健身器材”,他说“达到运动效果就行,不用讲究”。

一向讲原则的边晓斌在家中立下“三不”规矩:不准收人钱物、不准接受请托、不准过问案情。有人趁着夜色送来一包钱财,被他严词退回;老乡托母亲想登门说情,被他委婉拒绝。

而妻子女儿眼中的边晓斌,又是一个十足的暖男。他的家庭微信群叫“仙女后援团”;妻子王玲每年生日都会提前收到他准备惊喜和礼物,边晓斌走后,她打开丈夫的手机,才发现里面早已细心设置好了提醒;在女儿高考的三天,他更是分别跑出6.66公里、6.67公里、6.8公里三个特殊的数字来为她加油鼓劲......

发布会上,边晓斌的女儿边淑洁写给父亲的一封信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边淑洁深情回忆父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将追随父亲的脚步,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人,让胸口的党徽闪闪发光。

发布会现场还借助AI技术呈现了一段边晓斌的生前寄语。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这段视频带给边晓斌家属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激励更多人微笑面对生活,永远向前看。

仪征市人民法院青年法官代表集体宣读致敬辞。江苏“时代楷模”,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代表,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翔为边晓斌家属颁发荣誉证书。

致敬辞

法槌清脆,是你捍卫公平正义的千钧之诺;

步履铿锵,是你坚持司法为民的深情回响。

巧断“疑难案”,你用智慧厘清是非曲直;

善解“千千结”,你用大爱融化人间冷暖。

敢啃“硬骨头”,你用担当挑起百姓期望;

勇做“孺子牛”,你用忠诚服务一方发展。

你是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勇于担当的好干部,

竭诚奉献的好党员。

向您致敬!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边晓斌的事迹激励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奋勇担当,锚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使命任务,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责编:秦春凤

转自:江苏文明网